close

~庫爾勒鐵門關 – 巴音布魯克(第三天)

    清晨離開庫爾勒市區後便驅車前往ㄧ個非常著名的景點~鐵門關。但是當天天氣不是很好,灰矇矇的天色,雲層中不時滴下屈指可數的雨水,似乎象徵著曾在此留名的歷史人物的英雄淚。

庫爾勒.png

庫爾勒的市景

    鐵門關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東端,東距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庫爾勒市約50公里。鐵門關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衝,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咽喉,為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

鐵門關.png

    晉代起,在此設立關隘。因崖壁陡峭如刀劈斧鑿,峽谷幽深似九曲迴腸,十分險固,被稱為「鐵門關」。唐代名相張九齡寫道: 「鐵門千(於)術,回鎮咽喉」,凸顯它在軍事地位的重要性。它是北疆通往南疆的唯一通道,峽谷「鐵關谷」,也叫遮留谷。當地人稱: 「哈滿溝」。這裡是古代絲路翻越天山必經孔道,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鐵門關市北面有霍拉山,東面有庫魯克山的阻擋,北方的冷空氣和焉耆盆地的濕潤空氣侵入市境的勢力明顯減弱,因此鐵門關也是南北疆氣候的自然分界線。

將軍樓.png

入口處設有一座將軍樓,原本是歷代將軍居住地,而今翻新作為文物展覽館。

將軍樓10.png

通關文牒.png

要經過此關卡當然得有通關密碼啊! 不...不是通關密碼,是通關文件(通關文牒)啦!

絲路雄關.png

鑿空.png

鑿空10.png

碩大的「鑿空」兩字映入眼前,瞬間將時空凍結,讓人深深體會「前不見古人」的意境。經過時空的變遷,朝代的更迭,如今一訪,只能空對遺址緬懷及追憶一段歷史。

襟山帶河.png

光緒元年,擔任清軍先鋒的劉錦棠隨左宗棠收復新疆,在鐵門關打敗阿古柏,為紀念此次勝利,劉錦棠在鐵門關旁石壁上攜刻下「襟山帶河」四個大宇,表明鐵門關位置的重要。

銀山磧西館.png

《銀山磧西館》

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

颯颯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過此,作《題鐵門關樓》、《宿鐵門關西館》兩詩,真實而生動的描繪出了鐵門關的險峻。

歷史人物.png

歷史人物

--------------------------------------------

看得到吃不到的香梨

庫爾勒因盛產香梨又稱「梨城」,新疆有一首民謠「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庫爾勒的香梨焉耆的馬,庫車的洋崗子一朵花,庫爾勒的皮貨頂呱呱」,聽說香梨還是唐僧到西方取經,行經庫爾勒時,豬八戒所吃的人參果。
據說香梨皮薄汁多,嚐過的人回味無窮,可惜筆者到遊的時間香梨尚未成熟進入品嚐季節,頗有鎩羽而歸的心情。

香梨之源.png

香梨.png

香梨(母梨).png

母香梨
    聽當地導遊說,ㄧ箱母香梨的價格可以買到三箱公香梨,可見母香梨有多好吃。各位看倌務必記住,日後有機會吃到香梨,一定要挑選母香梨吃!更要記住,非庫爾勒香梨不吃(真的很重要)!!
    
南疆有一句俗語:「香梨不過鐵門關。」庫爾勒香梨只在庫爾勒生機勃勃地生長,具體分佈範圍大致在以庫爾勒市為中心向西向南約250平方公里的孔雀河三角地域裡。超過這一地界,或者說出了鐵門關,香梨的品質與風味就會大打折扣,就不再是庫爾勒香梨了。
    
離開鐵門關後,師傅、導遊帶領我們繼續趕路,我呢?依舊一路欣賞風景,拍我的照,(不為什,全因技術好又謹慎的高師傅及當地導遊李曉雪,曉雪沒當老師或文化觀傳處的要職真是委屈這位人才)。 說著,說著,午餐時間也到了,導遊領著大夥下車,準備進入「老蘭回民飯館」用餐。
    下車後看著用餐地點有些…,還好導遊事前有先告知我們中午用餐的環境及伙食不是一般高級餐廳能比。沒關係,既來之,則安之,剛好可以真正體會新疆的飲食習慣與文化。

思味齋.png

餐廳正門,團友搶著拍照,相約十年後再到此一遊。

思味齋1.png

餐廳內的菜單

思味齋-廚房.png

美麗的老闆娘特別允許讓我們進廚房拍照,運氣好,剛好拍到她拉麵的英姿。

麵條.png

上菜了,來了一盤不起眼的拉麵 (待會就知道好不好吃了)

思味齋3.png

思味齋5.png

思味齋7.png

思味齋9.png

一連上了幾道家常菜,說真的,還不知道要怎吃呢?

總算來了一道綠色的青菜,ㄟ...,這是菠菜嗎?

思味齋11.png

原來這是鼎鼎有名的毛芹菜。 新疆人對於毛芹菜的熱愛那是和情人的愛一樣“熱烈奔放”。

羊肉串.png

再來一串,味道鮮美的羊肉串。

導遊告訴我們,將每道菜夾一些放置於面裡,再拌著吃。那時心裡總嘀咕著,這樣好吃嗎?

拌麵.png

不管啦! 拌就拌,我用力拌,總算拌好了,可是...還真是普通的一盤麵。吃吧!填飽肚子比較重要。
天啊...,這真的是我剛才用力攪拌的那盤麵嗎? 麵怎麼這麼Q彈,味道這麼美,若不是自己親口吃下,實在無法相信。
從新疆回來至今已多時,仍不忘那盤Q彈的麵(台灣絕對吃不到的),和那些不起眼的菜,融合在一起帶給我的那種幸福感。

拌麵15.png

飯後,四處逛逛,隨手拍下餐廳後的景色。新疆,到哪都是一幅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

後山.png

老闆娘.png

離開餐廳前,跟這位嬌小(應該是筆者太肥,太胖的關係)、美麗的老闆娘合影。


    午餐後繼續趕路,畢竟新疆真的很大,足足有台灣的45倍大。一路上沿著巴侖台溝(巴侖台原意是柳樹很多的地方)蜿蜒向上,公路幾乎成髮夾彎大角度來回折返,雖不至於暈車,但也是累,畢竟才剛吃飽飯。隨著海拔高度不斷上升,師傅踩著油門催促車子繼續前進,引擎持續發出嘶吼聲,望著窗外遠山、藍天、白雲及羊群,此時,不論到達下一個目的地(巴音布魯克)還有多遠,多久,也都能釋懷。 

66.png 

藍天-白雲25.png 

藍天-白雲.png

藍天-白雲5.png

筆者不時前望、不時回頭(像極了典型鄉下土包子),整條盤山公路青蔥綠意濃郁,山上藍天白雲朵朵相互映襯,高原遼闊,山勢磅礴。慢慢地中繼站「查汗努爾達阪」映入眼簾,這個地方是巴音布魯克的高點。 所謂『達阪』就是高高的山口與盤山的公路,由於此地常常冰天雪地,人們也稱之為『風雪達阪』。

查汗努爾達阪.png

敖包.png

在「查汗努爾達阪」標誌旁邊有一座名為『扎朵斯台』的敖包。

敖包10.png

「敖包」是蒙古語,原來是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逐步演變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幸福、平安的象徵。

敖包15.png


休息片刻後離開「查汗努爾達阪」後,繼續往巴音布克草原前進, 當然,又得坐上好一段路了。別懷疑,若是在新疆看到幾百公里的路標絕不是你眼睛有問題。

前往巴音布魯克.png

不過為了欣賞美景,等待是值得的。一路繼續拍照,繼續欣賞塞外風光。

前往巴音布魯克10.png

遊覽車的速度開始緩了下來,山壁的另一邊水草漸漸多了起來(眼尖的看倌應該有發現...)

巴音布魯克5.png

前往巴音布魯克15.png

這時,已經進入巴音布魯克的草原濕地了。

巴音布魯克10.png

巴音布克草原區位於巴音郭楞州和靜縣西北、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中,四周為雪山環抱,它既是中國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國最大的高山草原。蒙古語意是「富饒的泉水」。在此處處可見流水潺潺,水草肥美,牛、羊隻成群低頭大啖朵頤。

巴音布魯克20.png

巴音布魯克25.png

總算到達風景區的入口了,但是…,你可別嚇壞了,人比蚊子多!還好不是我們排隊買票,否則…,我會哭給你看。

巴音布魯克購票處.png

一進入草園區,時值八月,頂著大太陽,又是一望無止盡的草原,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會腿軟!(別不相信,你走過就會知道)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10.png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15.png

剎那間,眼睛一亮,竟有騎馬者趕羊,筆者連跑帶衝的想搶拍幾個鏡頭,還不錯,總算有拍到。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蒙古人.png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蒙古人10.png

但是,此時我已經快不行了,因為真的跑很遠,我猜想你一定不相信,給一張圖看看。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蒙古人15.png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35.png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40.png

巴音布魯克草園區-55.png

離開草園區,換上電瓶車後繼續往九曲十八彎前進(註:暑假期間,人潮非常、非常多,多到恐怖),連進入景區都得排上好一段時間,當然,在景區內想要拍到好照片,可碰運氣了,一伸手,可能都會碰觸到旁人。

巴音布魯克九曲十八彎5.png

巴音布魯克九曲十八彎10.png

巴音布魯克九曲十八彎15.png

巴音布魯克九曲十八彎30.png

 

----- 第二天 新疆《西海 -- 博斯騰湖》-----

----- 第四天 新疆《獨庫公路 -- 那拉提大草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 雲.淡.風.輕 ~ 的頭像
    ~ 雲.淡.風.輕 ~

    阿尼的家

    ~ 雲.淡.風.輕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